小康股份正式更名赛力斯,董事长:第三次创业新起点
7月31日,小康股份董事长、创始人张兴海正式宣布小康股份更名为赛力斯(集团),同时更换全新企业标识。早在今年7月12日,重庆小康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“小康股份”)就对外发布公司拟变更公司名称、证券简称的公告。
公告显示,重庆小康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于2022年7月11日以通讯方式召开第四届董事会第二十六次会议,审议通过了《关于变更公司名称、证券简称的议案》,并同意将议案中关于变更公司名称事项提交公司股东大会审议。包括公司中文名称由“重庆小康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”变更为“赛力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”(最终以市场监督管理局核准的名称为准);公司英文名称由“Chongqing Sokon Industrial Group Co.,Ltd”变更为“Seres Group Co., Ltd.”;公司证券简称由“小康股份”变更为“赛力斯”,公司证券代码“601127”保持不变。
对于此次更名为赛力斯,张兴海表示,赛力斯是其第三次创业的新起点,其指出,汽车行业正迎来整体转型升级的重要时点,高端智能电动汽车赛道必将取代高端品牌传统汽车赛道,商用智能电动汽车赛道必将取代传统商用汽车赛道。
赛力斯集团董事长、创始人张兴海
至于为何更名为赛力斯,据官方介绍,赛力斯是由希腊文SERES音译而来,意为丝绸之国,象征着东方,也意味着高端。SERES左右对称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特有的符号,设计灵感来自故宫和长城,代表坚实而公平。赛力斯要走的,是一条高端产品的“丝绸之路”,我想这是中国企业的开放与包容,也是走向世界的格局与气度。而更名赛力斯企业标识则是基于企业发展的战略“智能生态战略”的思考,体现开放、多元和发展态势,在此前之前的公司的企业名称、三个企业标识分别为渝安创新和小康工业。
资料显示,重庆小康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86年,是一家集整车、发动机一体化的汽车制造企业,总部位于重庆市沙坪坝区井口工业园区,旗下拥有东风小康汽车、小康汽车动力和瑞驰新能源汽车等品牌。而赛力斯(SERES)是重庆金康赛力斯汽车有限公司旗下品牌,隶属于重庆小康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,于2017年11月6日创立,专注于新能源电动汽车领域。
截至目前,小康股份与华为合作造车共有三款车型。2021年4月,小康与华为宣布合作造车并推出首款车型赛力斯华为智选SF5,该车定位高性能电驱轿跑SUV,共有两驱版和四驱版两个版本可选,售价区间为21.68万-24.68万元。作为行业内首款进入华为渠道销售的电动车,赛力斯华为智选SF5的销量在市场并不突出。据乘联会数据显示,2021年4月-12月赛力斯SF5销量分别为129辆、204辆、1097辆、507辆、715辆、1117辆、1926辆、1385辆、1089辆,全年销量共计8169辆。
也许是受首款车型市场反响一般,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影响,同年12月,赛力斯迅速推出高端新能源汽车品牌AITO,并相继推出问界M5和问界M7两款车型。AITO品牌是赛力斯与华为的第二次合作,首款车型问界M5与第一次合作的赛力斯SF5相比,最大的不同之处是华为参与了问界M5诸多设计,包括首次搭载全新的HarmonyOS智能座舱等。作为华为倾力打造的车型,华为消费者业务CEO、智能汽车BU CEO余承东对该车的市场表现赋予厚望。余承东曾在发布会这样介绍问界M5:“媲美百万豪车,设计是按照百万豪车的标准,百万豪车的外观、内饰、性能、体验和质量要求来打造,就连车的底盘也是百万豪车的底盘。”而问界M5上市后也不负众望,自打上市后就受到极大的关注度。综合此前报道,问界M5于2021年12月23日上市发布,定位智能豪华中型SUV,目前售价为25.98-33.18万元。公开数据显示,2022年3-6月问界M5交付量分别为3045辆、3245辆、5006辆和7021辆,4个月份累计销量为18317辆,呈现稳步增长趋势。
7月4日,AITO品牌第二款车型问界M7正式上市,新车定位中大型SUV,共推出3款配置车型,售价区间为31.98-37.98万元,新车发布4小时后就斩获超两万台的订单。作为AITO品牌旗下第二款量产车型,在新车未上市时,余承东便为问界M7造势,号称其超越百万豪车。余承东表示,虽然问界M7的造型很紧凑,但内部空间很大,有足够的信心让老板、领导们坐得非常舒服地休息,我们的新车,舒适性要超过埃尔法、埃尔法凌志版(指雷克萨斯LM),超越所有的高端车、豪华车、MPV的舒适感。
据小康股份公告显示,今年上半年,小康股份预计实现营业收入120亿元至126亿元,同比上升62.50%至70.63%;归母净利润-17.6亿元至-16.0亿元。而此前的2020年和2021年,该公司已累计亏损达35.53亿元。对于亏损原因,小康股份解释是固定资产投入、研发投入和产量爬坡。至于接下来的产品布局,张兴海透露,2023年将推出M9车型,并且未来每年将用营收的10%进行技术研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