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米对SU7“长路短报”的回应,竟有人窃喜“学会”高速逃费几大招
平地一声惊雷,小米汽车 SU7 的新闻又双叒叕登顶IT之家 App 的热榜,并且这一次的新闻,在全网多个平台都掀起了舆论狂潮。
“高速声音”公众号发文称,通过监控和数据筛查,发现一批临时牌照车辆在京沪高速路段出现超时行驶的现象,路径通行数据异常。
稽核人员通过精准筛查和录像对比,确认有 14 辆无牌照车辆存在“长路短报”逃费行为,共计 54 次,涉及金额 4408.96 元。
通过对车辆外观进行辨认,稽核人员发现涉及车辆为某品牌新能源测试车辆,随即联系了相关公司负责人。
车企负责人来到分公司后,稽核人员向其宣贯了车辆在高速公路应遵守的规则,车企负责人对其管辖车辆的逃费行为表示歉意,并全额补缴了通行费。
此事之所以备受关注且与小米产生联系,是由于文内配有一张疑似是监控画面的截图。
有网友对比发现,图中的车型似乎为小米 SU7。
因此诸多网友将矛头指向小米,认定存在“长路短报”逃费行为的测试车就是 SU7。
对此,小米公司官方紧急发布回应公告,表示“高速声音”提及小米公司测试车辆在京沪高速路段出现路径通行数据异常,相关结论存在严重偏颇。
经个别微博账号恶意曲解为恶意逃费、违规掉头等行为。
现小米公司将查明情况予以披露,具体内容如下图所示:
值得一提的是,在小米官方回应后不久,“高速声音”公众号的原文已经删除。
本身小米 SU7 就是全网的争议流量担当,再加上出现了这种负面事件,自然引发热议。
比如在IT之家 App 的评论区中,用户们就各抒己见,讨论很是热烈,许多人都好奇小米 SU7 为什么会出现“补缴过路费”的情况。
对此,有用户认为,这大概率是因为高速公路的计费系统有问题,以及测试人员不太知道高速计费规则。
高速计费,应当是按照实际行驶的距离来计算,但在实际扣费时,默认以进出高速路口之间的最短距离计算收费。
而小米汽车在测试时,进行的是闭环测试,也就是说一直处于同一个进出高速路口之间。
但由于测试是持续进行的,实际驾驶里程会超过两个高速路口之间的最短距离,这就会导致提示缴纳的过路费与实际驾驶里程不相符,也就是原文中“长路短报”的含义。
整体来说,这场风波应当是测试人员非故意钻了高速公路计费系统的空子,好在小米方面补缴了所有过路费。
事情发展到这里,可以说基本尘埃落定,但是因此事衍生出的讨论潮,却没有停歇。
在某社交平台关于该事件的评论区中,竟然有许多网友在窃喜表示“学会了”。
甚至有不少人,公然探讨高速逃费的几大招数并分享心得。
虽说高速公路网日益成熟、收费方式持续创新、高清电子眼随处可见,但不法车辆利用各种形式逃费的行为比比皆是。
不仅逃费形式多样,而且隐蔽性还很强。
据悉,比较常见的招式有六种:
其一:跑长买短。通过谎报入口收费站、改变行驶方向和路线,缩短实际缴费里程。
其二:假冒优免车辆逃费。通过运输假冒鲜活农产品运输(绿色通道)、假冒抢险救灾、联合收割机、军警等优免车辆。
其三:大车小标逃费。车辆利用假证、违规安装、拆卸标签等方式造成卡内写入车型与实际车型不符。
其四:暴力冲卡逃费。车辆未经检查或收费,驾车强行闯过卡口。
其五:从 ETC 车道尾随出站逃费。车辆在 ETC 车道尾随自动缴费的前车,并在栏杆尚未落下时快速驶出。
其六:U/J 形行驶逃费。利用高速公路服务区、互通进行 U 转或环线绕行等,通过改变行驶方向和路线,缩短实际缴费里程。
尽管利用上述招式,成功在高速逃费的人不算少,也从来不缺乏铤而走险的人。
但是,这些招式其实已经被重点防范和识破,一旦被警方抓获,且不说逃的钱都要补缴,情节严重者还要面临加倍处罚。
以“跑长买短”招式为例,江苏扬州曾有过一起偷逃高速公路通行费的案件,涉案司机通过跑长买短的招式,共计偷逃高速通行费 192 次,涉及金额 86219 元。
最终,该车主被判处有期徒刑两年,缓刑两年,并处罚人民币两万元。
由此可见,正所谓“天网恢恢、疏而不漏”,切勿因小失大,陶醉于一次次高速逃费这种小漏洞中,最终迎来的必然是铁拳审判。
安全第一、信用第一,做人,遵纪守法永远是底线。
本文源自IT之家